不得不说,老先生们在语法叙述用词上,是非常讲究的。我发现,书本采用的文字是获取深层认知的有力武器,太多内容前人已经告诉我们了,只是我们完全没能跟上作者们的意图。

比如,我发现英语里的动词作为非谓语使用时,有三种形态:不定式to do、动名词/现在分词doing,和过去分词done。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从老师到学生,都仅仅停留在机械记忆的层面。但我当时似乎问了一个无关痛痒的问题:为什么不统一称作“不定词、现在分词、过去分词”或者“不定式、现在式、过去式”呢?

当时看似无意义的问题,后来却揭开了一个困局。其实,“分词”依然是一个词,不管它如何变化;而“式”就是理科里常用的算式/表达式,是多个词放在一起的组合体。这像极了《西游记》的两个画面:

1 师徒四人与白龙马的组合,应称为“式”,因为它是一个团队。

现在分词变换规则?现在分词的变换规则!插图

2 孙悟空大战杨戬,猴子无论再怎么变化,始终只是一个人(一只猴),但外貌变了,这就叫“分词”。

现在分词变换规则?现在分词的变换规则!插图1

同理,如过去式,依然是 两个词组合的形态。愿意抬杠的朋友,可以来怼。我先卖个关子。

这样思考问题有一个好处:能够有效理解英文句子在实现“陈述 – 否定 – 疑问 – 强调”时的句子构造,即为什么总有一个be或者do/did之类的东西在句子里“跳来跳去”。不理解这个说法的朋友可以参看我的另一篇文章《英语为什么要有助词?》。

不知你有没有同感?学习时,“背下来”的方法来得快忘得也快,更不大会用;“建立知识架构”能让我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迅速提升。

加客服微信:3304222535,开通VIP下载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