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信仰即真理:新教徒

起初,它甚至没有一个名字:“新大陆”只是一个临时的代称,就像企业律师把客户新创立的公司一律叫作“新公司”(NewCo)一样。对于白种预备居民来说,新大陆就是一个想象中的地方。于他们而言,美国始于一个狂热的梦、一则神话、一场幸福的幻觉、一种奇想。事实上,新大陆正是始于各种各样的幻想。1600年左右,人们满心确信这些一厢情愿的美好幻想,大部分人甚至愿意为实现它们而抛弃一切——朋友、家庭、工作、常识、英格兰、熟悉的世界,甚至生命。很多人真的在奔向梦想的途中丢掉了性命。

我们的国家是第一个凭空设计、创造出来的国家,是第一个像一部史诗一样被撰写出来的国家——正巧在那时,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也在创作着现代意义上的虚构文学。新大陆上的第一批英格兰人把他们自己想象成了历险故事中乐观的英雄。这些极端主义者把自己想象成虚构人物,抛弃了已知的一切去追逐他们炽热的信念、他们遥远的梦想和希望、他们心驰神往的异象。

但是让我们先拓展一下托克维尔的比喻。如果第一批英格兰定居者通过在新大陆的努力建成了新生的美国,即合众国的雏形,那么让我们倒回几步,试图理解一下这个与众不同的婴儿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

在柏林南部一个新建成的地方大学,一个虔诚而博学的年轻神学教授对基督教的教义和实践产生了重大的异议。当地大主教的一些行为让他尤其恼火。主教为了垫付他升任红衣主教的庆祝仪式的费用,鼓励当地的基督徒为自己购买赎罪券(还可以为已经去世的亲人代购),宣称可以让他们在死后缩短在炼狱的等待时间。除了自掏腰包之外,这些购买了赦罪之恩的人还要在诸圣节当天参加当地教堂的游行,瞻仰其实大多为赝品的圣物。这些造假的圣物包括耶稣降生的马槽里的一根稻草、婴儿耶稣襁褓上的丝线、圣母马利亚的一些母乳、成人耶稣的一根胡子、最后的晚餐上的一点面包屑、耶稣受难时头冠上的一根荆棘。教会的商业行径震惊了这位年轻的神学家,他写了一份长达三千词、形似原始版幻灯片的情绪激昂的批判书,在诸圣节前夜钉在了教堂的大门上,并且将他的檄文额外发了一份给大主教本人。

如果这次事件发生在1447年,也许它只会成为历史的一个注脚。但1517年的欧洲已经跨入了机械印刷时代半个世纪之久,神父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这位年轻的传道人,因为在这个时机以自己的宣言引发了公众事件而改变了一切。他的《九十五条论纲》(Ninety-five Theses)立刻被大量印刷,从拉丁文翻译成各地方言,在整个欧洲广为传阅,不断重印。新教诞生了,罗马天主教不再是基督徒们唯一可选择的组织。

这个新的基督教教派诞生之后,印刷业促成了它的传播。路德的诉状主要针对当时教会兜售假冒天堂贵宾通行券的行为。《九十五条论纲》的其中一条写道:“从来没有神圣的权威可以向人宣讲,当金币掉入箱底叮当作响的时候,灵魂就能立即飞出炼狱。”短短几十年之内,这一论述失去了它原本的冲击力,因为梵蒂冈也终止了售卖救赎的行为。但在当时,路德还提出了两个更重要的革命性想法,它们成了基督教信仰的基石,也成了美国的根基。

路德坚称神职人员并不享有接近上帝、耶稣或是真理的特权。一个基督徒所需要知道的一切都已经在《圣经》里了。因此,每一个基督徒都能够并且应当自己阅读、阐释经文。正如新教徒们所言,信徒皆祭司。

这样的想法如果出现得再早一点点都会是痴人说梦,在历史的长河中稍纵即逝。依据梵蒂冈长久以来的规章,只有神父才被允许拥有《圣经》,特别是从拉丁文翻译成现代通俗语言的《圣经》。这条规定实施起来非常容易,因为在当时《圣经》十分稀有且昂贵。15世纪50年代的时候,约翰内斯·谷登堡(Johannes Gutenberg)印刷了第一本书——一册拉丁文《圣经》——而在当时,整个欧洲所有种类的书籍加起来只有3万本,平均下来大概每2 500人才有一本。但到了1517年路德发起宗教改革的时候,也就是谷登堡《圣经》出现的60年后,人们印刷了2 000万本书——其中的《圣经》多过其他任何书。

有人印,就有人读。在第一批英文版《圣经》印制出来的一个世纪里,英语人群的识字率增加了两倍。现在,成千上万的基督徒都可以实现路德所提倡的DIY(自助版)基督教。天主教会和它的神职精英阶层不再是上帝的中介。一个颠覆性的新发明?在火药和蒸汽机问世之间相隔的上千年里,没有其他任何一项新技术能够比得上印刷术对社会的冲击,而新教正是靠它迅猛传播的第一个文化现象。

除了把宗教权力下放给普通人——也就是说,对个体自由的极大扩张——路德的另一个重要想法就是,相信《圣经》里的超自然故事,尤其是关于耶稣的那些,是成为一个真正基督徒唯一的先决条件。你不能通过做好事来赢得升入天堂的资格。你只需持有一套特定的信条。(而根据严厉的早期新教,即便是这些特定的信条也不能保证你能进入天堂。)

新教最初的诉求似乎是理性对天主教的批判——付出金钱或者瞻仰(假冒)圣物当然不能让灵魂加速升入天堂。但新教的主张只能说是更为公平或合乎逻辑,却并非更加理性。就像是争论格林童话《侏儒怪》中磨坊主的女儿如果没有猜对侏儒的名字,最后还能不能获得自由一样,新教徒和天主教徒之间的分歧,不过在于他们共同幻想体系中的魔法规则内部的自洽性。

然而,就在16世纪,新生的新教孕育了美国式思维的雏形。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认为他们每一个人都有权利决定什么是真,什么为假,不管各路专家怎么说。他们进而相信,狂热的信仰才是一切的关键。梦幻之地的地基已经筑成。

加客服微信:3304222535,开通VIP下载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