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根那眼前浮现出那个曾经胆小怕事的苏优格,近一年的生活让苏优格迅速成长起来了。”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许廷旺的新作《小骑兵》塑造出一个坚毅的草原少年形象——抗日小英雄苏优格。许廷旺的抗日题材儿童文学作品《小骑兵》犹如一把火种,再次点燃了少年儿童心中的爱国热情。新世纪以来,中国儿童文学界爱国主义题材创作如火如荼,这些优秀作品激荡着少儿读者的心灵,比如:《故事的乌塔》《鹰的传奇》等,这些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抗日游击队少年骑兵中的典型代表。

《小骑兵》的独特之处在于将千钧历史之重化作成长少年之轻,细致再现了人民群众不为人知的抗敌事迹。通过苏优格从一个胆小怕事、唯唯诺诺的普通男孩到一个遇事冷静、智勇双全的“小骑兵”的成长过程,展现草原上的抗日故事。在惊心动魄的抗日主线之外,一条波诡云谲的暗线悄然铺陈,将许廷旺擅长的悬念的精心营造和叙事的环环相扣发挥到了极致。争夺马鞍的明线和寻找矿石的暗线的交叉设置、战争之恶与人性之善的对照反差使得小说的节奏疾徐相伴,情感动静相宜,突破了同类题材小说叙事的单一模式。
本该是天真烂漫的年纪,战争将这些不谙世事的孩童推上了历史的风口浪尖。上世纪30年代,日寇铁蹄踏入科尔沁草原,觊觎着这片土地上丰富的矿藏和牲畜资源,草原人民奋起反抗。在苏优格身上,我们仿佛看到了王二小、小兵张嘎的身影,他们的英勇事迹至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许廷旺提及这部小说的背景基于真实的历史。在参加抗日参与战斗的草原人民中,年纪最小的只有16岁。故乡小英雄的英勇事迹激发了许廷旺的创作灵感,也使得他小说中的人物塑造突破了脸谱化、概念化的创作窠臼。
《小骑兵》中,苏优格粉碎日军阴谋的重要行动共有三次:运走蒙古马、运走牛羊肉、运来大型开采设备。在前两次行动中,苏优格传递消息的行为是在无知的情况下碰巧完成的,而第三次最为关键,也真正触发了他作为小骑兵的潜力和素质,在亲人、好友的共同协助下,他们联手实现了转败为胜的局势逆转。一切看起来水到渠成,却在许廷旺笔下呈现为苏优格在关键时刻从犹豫、畏缩到机警、果敢的丰富心理变化,而促成这一心理转变的,无疑是苏优格对草原大地和祖国母亲的深挚的爱。这种爱国爱家乡的情感,透过主人公眼中的草原风景进行了顺应人物心理发展的适时呈现。从春、夏、秋、冬再到来年春季,四季的轮回间,主人公完成了蜕变成长。苏优格名字的汉语意思为“芽”,阳光照耀下的草原正是“芽”孕育其成长的必备条件。
《小骑兵》展现了对“光”尤其是阳光和霞光笼罩下草原美景的大量描写,营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诗情画意,景物描写衬托出主人公的心理变化以及暗示着小说情节的起承转合。阳光往往伴随着人物心理的悲喜波动。明媚的阳光让人心情豁然开朗,比如:苏优格在时隔一个多月终于走出日本宪兵队大院之后重归草原,灼热的阳光也用来烘托主人公心情的变化。霞光晕染下的草原美景则往往出现在人物陷入迷茫之时。《小骑兵》中,用生动的文字记述明与暗泾渭分明的人间百态,对应着故事主线中善恶对立的敌我斗争。“光”既是恒久存在的,又是风云变幻的。“光”与“草原”已经融为一体,成了故事中人心、人性的永恒背景。
许廷旺的《小骑兵》延续了他一贯的文学特征:如叙事节奏的控制、民族元素的融合、动物拟人化的表达等方面,同时,他的文学创作在人物设置、心理描写、风景映衬等方面都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一方面,许廷旺能够立足于草原本土的历史和生活情境,将战争背景化,以“破解谜题”的方式推动少年在战火中寻找人生真谛的故事。另一方面,许廷旺还大力提升了儿童文学的文化含量,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去探究跨越国籍和物种界限的文化图景。骑兵虽“小”,却折射出宏大而富有包容性的爱国情怀之光,弘扬了草原人民英勇无畏抗击侵略者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建美好家园的坚定信念。
作家简介: 许廷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自治区作家协会副主席。许廷旺出版儿童文学作品百余部,七百多万字。代表作有《雕花的马鞍》《我们是安达》《风子之》《小骑兵》《马王》《野狼》《黄羊角》《少年棋王》等。许廷旺曾获首届大自然文学奖鸿雁奖,首届“长江杯”中国现实主义原创儿童文学优秀作品二等奖,首届“接力杯”曹文轩小说奖银奖,第四届青铜葵花儿童小说奖铜葵花奖,第九届儿童文学擂台赛铜奖等。获内蒙古自治区文学创作“索龙嘎”奖、内蒙古自治区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我们是安达》入选第三届年度儿童文学新书榜。《雕花的马鞍》上榜2021年度爱阅童书100强。许廷旺的作品曾被译为俄文、阿位伯文。
(作者:云韬 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加客服微信:3304222535,开通VIP下载权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