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南丢

在大连东面的海之韵广场,前几年新立了一群雕塑,主题名曰《海南丢》。大连是一个移民城市,在大连有一种说法,大连人中75%以上是山东人的后裔,老辈的人自称“海南丢”。海南,是指黄渤海之南的山东,这个称呼,往往会让人脑海里浮现出为了生活背井离乡的一船老小,乘风破浪奔赴东北的场景。是他们丢了山东,还是山东抛弃了他们?这里面

一定会有很多感人的故事。我的祖上没有过读书人,只是口头传说下来说是来自山东登州府,就是现在的蓬莱一带。我查过“登州府”这个名称,好像从隋朝就有了一直沿用到清朝,相隔了一千多年。但是山东人大规模“闯关东”的时间应该是清朝以后,再根据我故乡人们的语言特点和风俗,我相信他们应该是在清中叶,也就是十九世纪初的时候到辽南来的。小时候爷爷说,他很小的时候东面的河里还有船,涨潮的时候水可以漫到村东头。当年在老家我们在河边玩耍时,常常能在泥里挖出一些浅海贝壳残片。今天,根据我的可怜的地质知识,我相信200来年前黄海沿岸的海水至少比现在平均进入陆地5公里。那时候大连也应该是个不毛之地,而且海岸边礁石林立,没有我老家那里平缓的滩涂、茂密的森林和开阔的丘原,打鱼种地在那里会更舒坦些。老家的人们至今也比较懒,不愿意去外地闯荡可能也是因为那里的土地很肥沃,每年旱涝保收,俗说插根筷子在土里也能发芽。他们的这种“小农意识”一直影响到现在,我的乡亲没能成为老大连的原居民,而我大学毕业时,也差一点因为不是大连本地户口而被分配去我不愿意去的北京或者天津。可见,祖先的一丁点小失误就会贻害子孙万代,家族是这样,国家也是。日俄战争打了不长时间就结束了,从丹东到旅顺然后从旅顺再到长兴岛,黄渤海沿线没见到一个中国军人。日本人胜得侥幸,统治得却随心所欲。除了更早的时候日本兵血洗了金州、英城子和旅顺以外,他们在旅顺、大连地区再没怎么开杀戒,憨厚的山东人又开始了新的移民。日本占领东北期间在东北这个聚宝盆里挖到了大量的财富,一艘艘满载的货轮从大连地区各个港口开到日本,码头、铁路等等很多地方都是山东人的劳工。我父亲曾经从17岁开始就在皮口给日本人抗盐包,他说日本人不坏,给吃饱饭而且收工的时候还让往家里拿报酬—就是分得的一点点粮食。我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不明白辽南人为什么不怎么恨日本人,后来才慢慢了解:这里长期的无政府状态,兵乱、胡子、海盗等等,让他们吃尽了苦头,日本人来了,只要他们不杀人,倒是给了这里的人们虽然贫苦却还算安定的生活。对他们而言,东北这个地方,自己和日本人一样,都是“外来者”,说不上谁占了谁的家园,那时候他们对这块土地还没有“家”的意识,他们的心,还在“海南”。我脑子里一直有一个很怪的疑问:为什么英国派生出来的几个国家都跟它成了朋友甚至是铁哥们,像美国、加拿大还有澳大利亚等等,可我们中华文明滋养出来的一些国家反而成了我们的对手甚至是仇敌。这是文明的问题还是人种的问题?

日本人统治了大连将近半个世纪,他们没想到即使想放弃本土也保不住满洲,所以他们在这里所有的经营也都留给了这里的“人民”。要说日本人在大连也是倾注了心血的,跟在中国别的地方不一样,在大连他们没有对这里的人民进行疯狂的镇压,而是“奴性”教育,办学校、开工厂、修铁路、建码头,等等,甚至还在寺儿沟、香炉礁一带盖了些房子给中国劳工住。

19世纪末在青泥洼桥边宣布大连立市的沙皇总督,自己也不会想到给日本人找到了块风水宝地,而日本人更想不到,他们本来想在大陆上给自己的民族建一个家,建好了后却被又被那些泥腿子山东人占了。日本人建的大连火车站,到现在还在用,而当年的“关东军司令部”,现在成了人民政府办公的地方。历史就是这么不可思议。

1999年9月有位西安人在大连商出,看着满市张灯结彩好像在搞什么活动,有些不解。接待他的当地朋友兴奋地说是在庆祝建市百年,并随口问了句西安庆祝建市百年的情况咋样?那位西安客人被问得答不上来,最后嗫嚅着说:不大清楚,好像800年的时候搞过一个“烽火戏诸侯”吧?大连的历史其实不像是中国人的历史,而且还短得让人脸红。

19九世纪中期开始华山论剑的时候,山东人还有所有的中国人都在睡觉,所以我们的历史中,他们评出的英雄,不算数。

二、大连人

一个民族或人群被奴役久了,会走向两个极端:一种是觉得别人都是欠他们的,报复心极强,比如犹太人;另一种是积压已久的憋闷迸发出来,不知量力想找人再被扁一次,比如现在的韩国人。余秋雨先生在论述“上海人”的时候说:上海人可能是长期给洋人做职员做惯了,有开阔的眼光和视野,却没有独当一面的雄心和大气。大连人正好相反,凡事争先、不甘居人下便是大连人的性格写照。上海人的最高理想,除了出国可能就是在外企做个高级职员,而在大连,从跨国企业到民营企业的老总,绝大多数是当地人。一个年轻的大连人只要自己的翅膀稍微硬些,便会想着自己创业,即使碰个头破血流也不会在过去的同事面前服软,他们身上还延续了上一辈闯荡关东的血性。但另一方面,很多人因为不善于跟别人合作而失去了改善生活以及创业的机会。大连不是一个富裕的城市,很多人却依然抱残守缺,为的就是这个“面子”。

大连人好面子有历史。困难时期大连市面流行一句话:苞米面的肚子,料子的裤子。不管家里穷得怎样饥肠辘辘,出门在外一定要有件好衣裳穿。我以前邻居有位老太太,那年去给女儿相亲,当时的百姓还没有打出租车的奢侈,老人新买了双皮鞋第一次穿,倒了三边车来回又走了很多路,回来脚肿了人也累倒了,好像邻家那位妹子最后婚事也没成。在大连的酒店吃饭你是看不到女性结账的,在收款的地方常常会有很多醉醺醺的大肚子男人争执得满脸通红,抢着付账。我结婚前去女朋友家里时发现,他们差不多每次都把家里所有的好东西和市场上能买来的山珍海味做满了整整一大桌,不知道我那身体不大好的岳母准备了多少天,而我们走了以后两位老人又得需要多少天才能把这些东西吃完,心里感动的同时,又为他们难过。

城市的美景也可以被看成是大连人好面子的一个表现。大连可能拥有国内最多最美的广场,那些广场上的名贵树种尤其冬天也会碧绿的草坪,大都来自国外。人民广场和中山路上的地砖路牙,至少一年会换一遍,每一块都要几十上百元。外地人站在据称亚洲第一大广场的星海广场常常会惊叹,这确实是一份大连人的骄傲,但很多人不知道这里原先是大连最大的垃圾堆放场。现在把它放在绿树成荫的莲花山脚下和碧波万顷的星海湾边,我觉得它一半是展洋,一半是排场。

“面子”的问题导致城市建设的精雕细琢。在大连你很难找到一幢很难看的建筑,式样、色彩、造型都是别具一格,这不像是个文化品位“不高”的城市。演绎到市民身上,很多人说大连的年轻人敢穿敢打扮,这倒是所言非虚。我个人是不欣赏画着浓浓的戏装走在大街上的女士们的。曾经一个大早上拜访过一位女同事的家,卸了妆的她素面朝天让我眼前一亮,她可能不知道不化妆的自己比上班的时候更有一份可人的美丽,让我遗憾了许久。好面子也会有另一种极端。

在城市街头经常会看到两辆本来轻微碰擦的当地车,周围聚了很多的人,两个司机互相指着鼻子在骂,骂的内容却跟事故无关,仔细听了是彼此都在毫无底线地谩骂,内容让听的人都会感到脸红。

大连人不排外。无需讳言,大连确实是个人文素质不算高的城市,但与有些骄傲自大孤芳自赏的同类城市相比,大连人认可自己并不是“高尚”的人群,知道自己的城市没别人那么多的历史、没别人那么多的古迹和文化名流,所以大城市人来了,大连人会有艳羡的目光,小地方人来了,他们也会报以坦诚的微笑,歌剧芭蕾舞要看,二人转大鼓戏也爱听,雅俗共赏,来而不拒。这也算是一种大海的胸怀吧,一不小心,也走出了很多音乐家歌唱家,零星还有些作家,甚至摆弄神五神六的大科学家,让人吃惊不小。

大连可能是中国城市市民中,对自己城市认可率最高的城市。不管是富庶小区的居民还是下岗租房子住的职工,在外地人面前提起自己的城市,都会有一份骄傲和自豪感。大连人喜欢自己的城市,他们知道这个城市的美景与其说是自己的建设成就,不如说是天造地设,所以不管生活得如不如意,他们都不会说自己城市一句坏话。这个现象很怪,如果你真诚地跟马路边摆摊的一位大嫂说,让她到另一个城市帮她找份满意的工作,十有八九她不会去。就守着自己这份天地,臭是一窝,烂是一块,劝得多了她会生气说你“彪说溜道”。这份恋家,缺乏冒险精神,也能找到这些当年“海南丢”后代性格中农民性的影子。

三、疯狂的磙子

如果有人问你大连的第一项全民运动是什么?你千万不能说是“足球”。那应该是扑克的一种打法:打磙子。

在全世界都找不到这样的一座城市,全民都按着一种玩法痴迷于一项运动而乐此不疲。从大腹便便的政府高官,到举着蒲扇穿着大裤衩的街头大爷;从午休时候高等学府研究员的科研讲台、高档写字楼的办公室,到住宅小区凉亭下小憩的保洁员、以及小学放学后校外的马路台阶、甚至幼儿园的课桌上,到处都能看到打磙子的人群。政府或者民间经常会有一些有组织的打磙子比赛,就连电视的地方体育频道,只要没有直播节目,几乎每个晚上也有打磙子节目。四个人玩三幅牌是比较普通的打法,也有六个人玩四幅甚至五幅的。绝对不担心找不到对手,除了旁边围的大呼小叫帮忙的捣乱的人们外,实在凑不齐人手,旁边路过的一位拉过来,绝对也是把好手。

打磙子其实不需要很高的技巧和智商,所以男女老少都可以参加;而这种玩法规则简单,一学就会,又不需要特别的场地和器械,夏天的林荫下冬天的暖气旁火炉边都可以开打,这是它流行的原因。夏天海滩上的凉棚下,会有一桌桌的“高手”聚在一起。剩下的“臭手”没人带着玩又手痒怎么办?没关系,到旁边另一个单位组织的海上消暑活动的陌生人那里,肯定有几位正抓耳挠腮着急的男女。简单沟通一下规则,“初段”大战开始,客气几圈下来就可以批评别人比自己更“臭”。合作的一对打顺手了,结束了会互留电话约个时间再玩,三来二去就成了好朋友。

我说打磙子是一项“运动”没有错,跟打麻将那种熬夜坐庄还要偷偷摸摸不同,打磙子的“功夫”一大半全在嘴上,喊得惊心动魄嗓子嘶哑,一幅好牌打出去是要站起来抡圆了胳膊在牌桌上摔出“立体声”的,可以想象这需要多大的力气。打磙子的人没几个是能老老实实温文尔雅地坐在那儿的,你不吵,别人吵;你不吵对家,对家就吵你。“上兵伐谋”,打乱了对方阵脚才是好玩家,所以说它是一项“运动”:出好了牌的的一方击手相庆,歌之舞之蹈之,出错了牌的一方顿足捶胸,唉之叹之嘘之,身心俱得到锻炼。

打磙子可以玩钱,但因为玩法和技巧的限制,它不适合赌钱,所以打磙子算是一项健康的运动。单位同事一起玩,一局下来赢个百十元,赢的一方简单请吃把赢的钱花光了,谈起刚才输掉的牌局有些不服,赢的一方更不屑,看看时间还早,让服务员清理了桌子再较量一番,第二天中午的饭也有着落了。

打磙子能不能陶冶人的情操不知道,但绝对可以拓宽人的心胸。牌桌上的话不能当真,新来的年轻人如果跟领导配对,出错了牌领导会批评他:“你这种智商怎么还能考上大学?!”可能下了牌桌领导就会带他坐到一个大型项目的谈判桌旁。当然也有“牌风”不太好的、太计较的。我的一位朋友就这样,前年春节在他们家玩,两对夫妻对打,他们两口子差一点干起来。今年春节再打,男主人还能回忆起妻子去年出错的一张牌又给了妻子一通奚落,搞得我们都不好意思再赢。报上偶尔也会有报道打磙子动刀的,但这都是个例,可能打磙子只是个引子,出了别的情况也未可知。

打磙子,能看出大连人的性格:张扬、开阔、随性、好斗,有合作也有对抗、有容纳也有纷争,或许跟海有关,或许什么都不是。

这是一张图片
推荐到豆瓣
加客服微信:【2931752994】

开通本站永久会员!

备注:【永久会员】,即可领取优惠!

请一定要填写备注,否则不通过!

也可扫码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
这是一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