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长孙彦稠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宅家这些天,除稻粱之谋外,无非是看书自习,每天铁定的计划之一,是看完四回《儒林外史》,到昨晨全书已顺利读毕。


说起来这算是我第三次读了,最早是在初中时代,十来岁的毛头小子,阅世未深,学识也少,囫囵扫了个大概。后来是在05年去贵州镇远,回沪后整理见闻,涉及到其中苗岭长城的内容,有小说的内容,又部分重温了几回。


总觉汤总兵这段,还有青枫城萧云仙的内容非常突兀,逻辑也混乱牵强,窜入其中不伦不类。老僧莫名跑去千里之外,偏偏碰上昔日仇人,这贼秃却不弄死他,让老僧舒舒服服搬来救兵将他结果性命。看得出是想学唐人志怪的玄秘,但着实写的失败,何况这些与儒林,本也不甚相关。后文硬插入的四位异士,更是令人莫名,干脆完全脱离主线,略似宋元笔记中的异人录之流。


读了相关文学评论,才知这些疑窦,前人早已发现,不独我辈有之。想来《外史》创作年代与红楼大致相近,遭文士窜抹也自是寻常,其原始面貌似已不可证赜,总之非我所有幸见之。《外史》以王元章入楔,起头稍显丛脞,措辞似较他书粗鄙,但随着情节的推进,又会被江淮土话所营造的独特士林氛围所感染。


整部书的基本节调是"相与",即文士或伪文士之间的交往应酬。情节推进节奏时快时慢,有时为一个细易描摹至尽,而有时人物出场未几便溘然而逝,令人唏嘘世事无常。与传统小说不同,该书人物自然出场,较少脸谱式背景介绍,读者通过情节逐步熟知,这正是其笔法成熟之处。


总体而言,该书时间跨逾百年,大致以明中期为主,但文字因受作者时代所囿,浓浓的清风袭人。官场世故,文坛面貌的刻画细致入微,文士言辞虽时涉猥鄙,行事却颇有古意。作者并不一味嬉骂揶揄,亦有诸多褒赞颂扬,杜少卿的仗义轻财,凤四爹的豪侠勇武,这些或许正是那个时代最为匮乏的可贵品质。

这是一张图片
推荐到豆瓣
加客服微信:【2931752994】

开通本站永久会员!

备注:【永久会员】,即可领取优惠!

请一定要填写备注,否则不通过!

也可扫码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
这是一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