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冠仁老师,作曲家、国家一级作曲、有名指挥家、中国民乐大师。

他已逾耄耋之年,舞台上精神矍铄,因为音乐、因为热爱,保持着旺盛的活力。顾冠仁,1942年出生,江苏籍著名作曲家、国家一级作曲,上海民族乐团终身艺术顾问,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荣誉会长,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作品有琵琶协奏曲《花木兰》、《王昭君》,乐队协奏曲《八音合鸣》,音诗《岁寒三友——松竹梅》等。他写的弹拨乐合奏《三六》、小合奏《京调》等广为流传,久演不衰。

当时《悦谈》栏目采访了顾冠仁老师。他无锡常来,他对无锡是个什么样的印象大概,无锡真是非常漂亮的一个城市,无锡的民族音乐的底蕴,特别是两个代表性的人物,一个是刘天华、一个是华彦钧,对他们是实在是太熟了,一讲起民族音乐、首先这个两个就是我们最代表的、一定会说到的,那么这两个人物又是都是在我们无锡的,所以无锡是一个可以说是我们中国民族音乐的一个重镇。当年五十年代进上海民族乐团,当时就改编了那个古曲《三六》嘛,自己那时候从演奏进入民族管弦乐的行列,自己因为从小是学琵琶,江南丝竹啊在这一圈里面它的影响对自己比较大,后来自己考进上海民族乐团以后呢,实际上自己也知道自己不是科班出来的,好多东西需要学、要补。自己对传统的东西有一定的积累,但是传统的东西拿到现代舞台上自己感觉有一定的距离。当时比如说自己把江南丝竹《三六》改成弹拨乐合奏,传统的《三六》当然非常好,大家也非常喜欢,但是真的拿到舞台上去、原封不动地去演奏,好像现在的观众对它的兴趣不大,后来自己就想把弹拨乐《三六》它原有的这些风格特点保留下来,但又注入一种新的、增强它的一种活跃度、增强它的音乐的对比,对它的速度上面的一种对比,还有一个力度上的对比,强跟弱的反差给它加大,还有一个音区上的对比。这个对比一强调以后、一加强以后,把你的这种情绪调动起来了,所以当时这首作品出来以后,就是等于是全国流行了、好多团队都跟着演奏。还有一个自己要提到的另外一首作品《京调》,自己呢有一个习惯,现在看起来是比较好的习惯。自己拿到不管是民歌、戏曲那个曲谱,自己从头到尾哼、熟悉它的这个旋律,有一次自己买了一本梅兰芳的唱腔,哼到这个“西皮流水”、就是我们最熟悉的《苏三起解》,哎、这个曲调自己发现它本身包含着一种节奏感、一种节奏的律动,自己想是不是可以把这个大家熟悉的这样传统的东西用我们现在轻音乐的这种节奏方式去处理它,那自己就试了、用一个民族管弦乐队,有低音啊、有节奏的,中间是自己发展出去的一种对比的段落,用复调的手法。这种对比跟前面的那种节奏性的处理方法形成一种对比,一出来以后全国流行。自己走上作曲的这个道路实际上跟这个两首作品是完全有关系。当时的情况就是的确是民族管弦乐的创作人员很缺乏,他们乐团的领导就说,当时讲起来自己有这副天分、而且还有热情,而且好学,我自己当时进团里以后,我自己出学费外面老师去学,1961年自己就从乐队里面脱出来,专门就是放到创作组去,这个团长自己感觉真是有眼力,他帮自己联系音乐学院作曲系,听大课以后、跟老师联系以后,做好习题到他家里去改。开始的老师一个是肖黄,他是帮自己辅导旋律写作,还有一个就是黎英海老师,他是教和声;还有那个刘福安老师,他们都是自己的主科老师。后来就进上海音乐学院,自己就去学西洋管弦乐,是这样的。缺什么学什么。现在的民族管弦乐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民间乐队,比如江南丝竹乐队、广东音乐乐队,这些当时是自己感觉是我们作曲家必须要去理解它熟悉它的,你没有这个根基的话、就是说你要有这个底色,世界文明积累下来的成果我们必须要去学习。那个语言你要学会、这些手段你要会,没有和声的语言、没有复调的手法、没有配器的这些技术,你现在的这个民族乐队自己感觉是没办法驾驭的。

自己回乐团以后正好碰上那个“文革”,这10年对自己从民乐创作来讲是一个空白期,但是自己也没浪费掉。一个自己继续地看各种地方的民歌戏曲的资料;另外一个自己把很大一部分精力学习中国传统的唐诗宋词,这些东西在自己后面的创作中间起了很大的作用。1978年上海民族乐团恢复,自己第一个自己一定要回去,1979年一年里面自己两个大作品,一个《花木兰》、另外一个就是《春天组曲》,从1979年开始自己几乎每年都有作品,《将军令》就是自己1982年创作的。1991年开始自己担任了上海民乐团团长,后来艺术总监,一直到自己退休,这个10年自己感觉自己不是说我领导得怎么样,这个不是我强项,自己认为最成功的一点是什么,自己的创作没有中断。再忙,我坚持我的笔不能停。作为一个艺术家,艺术是你终身的职务。自己退休以后,从现在作者的质量数量来讲,自己不比前20年差,《松竹梅》就是在退休以后。还有几首自己认为是比较优质,就是香港中乐团委约创作,古筝曲笛的双协奏曲《牡丹亭》,创作就是靠积累呀。那时候他们委约自己写一个他们原来的设想,说你搞一个琵琶两重奏的一个协奏曲。自己说让我考虑一下,我要跟题材结合起来。想到一个什么点子呢,因为评弹自己也喜欢、也熟,平时也听,丽调啊、薛调啊什么自己都听,自己想到一个题材,标题叫《说书人》。说书就是评弹,评弹它的主要伴奏乐器就是琵琶、三弦,自己就考虑就琵琶三弦双协奏曲,三个乐章《散叙》、《慢吟》,第三乐章《急表》,急板、快板,三个速度形式跟三个表演形式结合起来,三个乐章。这个新构思倒是很巧妙,蛮有意思的。首演的时候找过去,听了,那个团长是非常感兴趣,他说顾老师你怎么会想到这个点子,自己说我平时做有心人。

他知道他那个《东海渔歌》,当时前段时间有一部电影啊,周星驰一部电影里面、他用了这个片段的,自己就突然想起来一个什么问题呢,像周星驰这个导演啊、他用过《小刀会》、用过《东海渔歌》,包括之前的《将军令》,都是在我们的很多作品里面常见的。现在听民乐成为了一种潮流,就好像、这个很潮嘛,国潮、国潮,有这个想法。自己感觉民族音乐你从整个发展的历程来讲时间不算太长,真正的现代的民族管弦乐、正式这样乐队的形式是从1920年上海的大同乐会开始、开始尝试,包括聂耳的《金蛇狂舞》、《翠湖春晓》也有一些发展;包括上海的卫仲乐他们搞的那个中国管弦乐队,但是基本上自己感觉从规模从它的发展的程度还是停滞在比较初级的阶段。现代民族管弦乐队的发展、真正的发展是在建国初期以后,那个自己感觉是顺应整个现在时代的变化、人们的欣赏习惯,适应这个要求的。

当时前年上海音乐出版社出了自己整套的民族管弦乐作品,还有一个协奏曲两套,包含了22首作品,都是大型的。管弦乐作品12首、协奏曲10首,香港他们用什么办法自己不知道啊,投票什么啊,他是选出100首经典中乐作品,前一段时间刚通知自己,他说恭喜顾老师你的100首里面有6首入选。他现在还在写什么曲子,写啊,自己创作没停过,当时那年完成两首比较大的作品,是什么呢,《登黄鹤楼遐思》,另外自己刚脱稿的上海民乐团委约的一首琵琶协奏曲,自己称他第三琵琶乐协奏曲。因为自己前面《花木兰》第一,《王昭君》第二,现在第三这个题材大概半年以前自己已经在思考了,标题看起来不起眼,《飞天.礼赞古代浪漫与现代神话》,赞颂我们古代的文化上的这种浪漫主义的想象力,又歌颂我们现代的科学家创造人类的神话,是这样一个题材,刚完成当时。自己就是一生做一件事情。

这是一张图片
推荐到豆瓣
加客服微信:【2931752994】

开通本站永久会员!

备注:【永久会员】,即可领取优惠!

请一定要填写备注,否则不通过!

也可扫码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
这是一张图片